幼兒園藝術教育中應該培養幼兒的哪些能力?幼兒教師怎樣來評價幼兒的藝術作品?山東英才學院宋占美教授在其撰寫的《美國學前教育課程標準的實踐與思考》一書中通過自身在幼兒園一年半的親身實踐和調查向我們展示了美國幼兒教師的藝術教育觀。
書中通過對教師的深入觀察和訪談,展現出在課程標準化背景下美國幼兒教師在幼兒園藝術教育實踐中的“大藝術”觀:
藝術的課程標準僅僅是就“藝術”而論。藝術是什么?藝術就是你想到了什么,然后通過藝術去表達它。(The art standard is just “art”. What is art? Art is when you think of something and then you make it.)
幼兒的這種“大藝術”觀不僅僅是停留在意識層面,他們在藝術教育活動中也踐行著這種觀點:
在一次以“太陽”為主題的美術活動中,有一位小朋友拿著一支鉛筆,在紙上使勁的畫來畫去,畫的一團麻。這個時候老師走近他,蹲下來,視線跟他平行,看著這個孩子說:寶貝,你畫的這是什么呢?孩子告訴她:我畫的是黑色的太陽。這個時候老師說:I am surprising !我沒有看到過黑色的太陽,你能給老師講講嗎?孩子跟老師講:我的寵物早上死了,我早上來幼兒園的路上所有的東西都是黑的,我的心里一團亂麻。你看,就像這樣,一團亂麻,而且全都是空的,我很難過。我看到的太陽是黑的,天是黑的,一切都是黑的,全都是黑的。老師這時候給了這個孩子滿分,并且在這幅畫背面寫上了孩子的表達。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的幼兒教師所認同的藝術是一種大藝術,是孩子思想、情感、情緒的表達,是我手畫我心,而不是說形像,在藝術中更重要的是能夠表達出幼兒所感受的東西來。當幼兒說出來的時候,不僅能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也能促使其情商發展,讓幼兒學會釋放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通過宋占美教授的親身考察、實踐和思考,美國幼兒園藝術教育的基本理念和關注兒童的做法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為我國的幼兒園教師踐行幼兒藝術教育活動和評價幼兒的藝術作品增添了一些新的元素和新的思考。
本文標簽:兒童藝術